Saturday, November 16, 2013

升級iOS7必備:iTools Software

近一年來寫的多是社交媒體的發展、策略或個案,很少分享一些好用的Apps或software。這天乘著升級iOS7的機會,向大家介紹一款非常好用的免費software。由於之前由iPhone4升級iPhone5的慘痛經歷,在升級iOS7的時候,我特別小心,尤其在free storage方面,更是必須了解所有需求!經過一輪研究,發現在升級時,有兩點必須注意的:

  • Free Storage:iPhone的內存必須至少3.1GB,最好有3.3GB(只是安裝時需要,iOS7本身只佔750MB左右)
  • iTune Software : iTune必須先升級至最新版本,而這版本和之前的UI完全不一樣,須花些時間了解

問題來了,一直以來我用的是16GB的iPhone,由於工作的關係,裝了不少Apps,因此內存不到500MB。如果要升級到iOS7,又不想另買一部32GB的iPhone5s,就只剩下刪除Apps一途(我iTune上的音樂不多)。如何處理?

當然我可以先將iPhone和iTune Sync backup,然後再刪除Apps。不過,根據我之前的經驗,這並不百份之百安全,而且有機會只backup了程式,包含在程式內的文件卻消失於無形。當然,你可以花時間(像我之前一樣),在蘋果的Genius Bar排隊、「交流」,尋找解決之法。但結果沒法保證,而且很看個人的運氣(你遇到的員工是否knowlegable去解答你的問題)。我這次選擇找iTool幫手!

以下這個免費的software 「iTools」功能卓越,不單只可以每個Apps來獨立備份,而且可以選擇備份程式/程式連文件。當需要安裝程式時,只需選擇Install,匯入備份的IPA檔,就可以將Apps還原,極度方便。

接到電腦後,基本資料一目了然
容易操作的界面  

之前iPhone4的資料也在

可以點入document,了解App內有甚麼檔案
另外,它對於相片、Contacts、Calender、Message以及整部手機的備份都照顧得很好,操作容易,相信即使沒有technical背景也不難操作。我就是靠著它騰出了近3.5GB的內存,安裝完iOS7,然後將備份了的Apps重新安裝進iOS7。

經常用蘋果產品(iPhone、iPad、iTouch)的朋友,其實可以用iTools來管理檔案,現在我幾乎iTune也很少用~

iTools下載地址:http://www.itools.cn/download.php?v=pc_hk

喜歡文章的話,給個Like吧!

Saturday, October 26, 2013

North Face從網上社區到數字營銷,迎接大數據時代

一般品牌經營網上社區,目的來來去去都是希望藉著這個平台凝聚一班有共同興趣的人,然行進行「潛移默化式」營銷,品牌和顧客之間不再是單向的溝通,而是通過社區,建立起互動式的關係,有利多角度行銷。這次為大家介紹的是曾奪得美國Outdoor USA Magazine頒發Social Media Awards的The North Face,看看它是如何經營網上社區(online community)。


在之前,先介紹一下The North Face的歷史。1966年,兩位熱愛登山的年輕人Doug Tompkins和他太太Susie Tompkins在三藩市北部的North Beach開了一家小型登山用品專賣店,取名The North Face (以下簡稱 "North Face")。當年他們已經很懂營銷,藉著在店內展示由Yosemite國家公園攀岩者捐出的設備吸引了不少目標顧客到訪流連。

The North Face的第一家店
Source : www,northface.com
1968年,Hap Klopp收購了North Face,開始設計並生產屬於自己品牌的高功能專業登山服裝與器材,到了1980年初期,加入滑雪系列,到了80年代末期,North Face 已經成為全美具有高功能性戶外服裝、滑雪服、睡袋、背包與帳棚等全面產品線的品牌。North Face不斷追求設計與性能的極限,如今已經成為世界性探險隊、極限運動選手、極地探險家、攀山攀岩選手等的首選。

VF Corporation旗下的品牌
2000年North Face的經營出前問題,被VF集團收購,成為集團眾多戶外休閒品牌的其中一員,集團主要有五大產品系列:Jeanswear、Outdoor & Action Sport、Sportwear、Imagewear和Contemporary。當中包括不少我們都耳熟能詳的品牌,例如NAUTICA、Lee、JanSport、Wrangler、Majestic Athletic和Timberland等。從此之後,品牌開始走大眾化戶外休閒品牌的走線。雖然North Face仍然支持不少專業運動員,也堅持產品必須通過這些專業運動員實地測試,經過改善才能投入市場,但是顧客群成功擴大到一般喜愛戶外活動又對服飾設備有要求的大眾,不再侷限在少數的hardcord顧客。

 利用社區凝聚目標顧客


The North Face的網上社區叫PlanetExplore,目前擁有24,363名會員,根據官網介紹:

「PlanetExplore is an online community designed to help individuals and families learn about and participate in outdoor activities and events in their area. Powered by partner organizations that share our passion, PlanetExplore is a portal to the outdoors designed to inspire and enable people of all ages to become regularly active outside, and to develop the benefits gained through a connection to nature.」

目標明確,而且特別強調地區性的參與。對於不少品牌而言,吸引目標顧客是件困難事,但North Face這方面的問題比較簡單,品牌主要針對一眾戶外活動和extreme sport的愛好者或對戶外活動有興趣的人們。因此只須將相關內容整合到社區,就可以吸引一部份的目標顧客。但是PlanetExplore更進一歩,積極爭取和一眾戶外活動協會和機構合作(所謂partner organizations),讓它們可以在社區設立博客、視頻頻道、公佈活動、組織活動,不但借力爭取了一眾合作夥伴的會員,還為自己的社區會員提供了很多有用的活動資訊。最重要的一點是大大節省了收集活動資訊所需要時間和人力投入,更為社區成功打塑造一個權威的形象。


為吸引戶外活動組織參與,創造內容,North Face還贊助沖鋒衣

在中國,North Face也成立了「去野吧」的網上社區(品牌官方平台),策略和PlanetExplore相似,不過更著重和influencer和各種戶外活動組織的合作,甚至發展了一個認證系統,為一般個人、有經驗者和組織機構發認證。針對個人,有達人和領隊認證,參與者必須綁定手機。而領隊認證,申請人更必須擁有中國登山協會戶外指導員的相關證書(包括攀岩教練員證書、高山協作證書等)。針對組織機構,就有俱樂部認證。只有領隊和俱樂部才可以在社區發佈活動。

社區互動,鼓勵「走出去」!

有不少品牌在經營時,雖然吸引了眾多目標顧客瀏覽觀看,但對整體營銷卻幫助不大,問題在於它們太注重吸引目標顧客,而忽略了目標顧客可以在社區「做」甚麼這個更加重要的議題。PlanetExplore的經營模式,著重地區參與、鼓勵會員走出家門、參與各項戶外活動,甚至一齊組織活動。當社區的互動增強,不單有助凝聚人氣,會員間也會分享各戶外用品的使用情況,得益的不單是North Face而己。由於擁有平台,我認為North Face可以藉著分析數據,對目標顧客有更深刻的了解,營銷的佈署也更能有針對性!這方面PlanetExplore是如何做的呢?


  •  去North Face化:一個成功的社區,品牌的味道最好越少越好。最好是品牌能充份了解自己的顧客和目標顧客,然後依著他們的興趣和喜好打造互動社區,這樣才能不斷吸引到目標顧客。試想,一個打著The North Face品牌的戶外活動社區,可以吸引到的人多一點?還是一個純粹打著戶外活動愛好者的社區更有吸引力呢?如果品牌一心想的是如何打造自己的社區,將其他競爭品牌排除在外的話,這種社區的活力有限,也沒有能力吸引到正在使用其他品牌的顧客,結果當然是浪費金錢!North Face的作法是成立一個叫PlanetExplore的社區,美其名是「powered by」戶外活動機構組織的合作伙伴,但其實社區的真正擁有者是North Face,盡量淡化品牌的味道。


  • 打造活動資訊平臺:PlanetExplore是以活動為主,主要定期發佈林林種種的戶外活動吸引目標顧客定期瀏覽;有別於其他平台,PlanetExplore上很少討論產品,也沒有產品的討論區。因為是免費的,因此能夠吸引一批真正對戶外活有興趣的人仕加入,為他們創造「使用」裝備的機會。
North Face和American Hiking Socity合作的活動
  • 定制資訊,收集數據:PlanetExplore的會員,可以為自己訂制一個給profile。除了個人資料(包括社交媒體帳號)之外,還可以輸入自己住的zip code、喜愛的活動(包括登山、單車、爬山、跑步、露營、滑雪等)、想跟蹤的組織和戶外活動名人等,甚至義工服務也可以選擇。社區會根據設定,每個星期將相關的活動資訊「主動」的發送給會員。我認為這個資料庫是整個社區的精華!通過精細的設定,會員可以選擇接收自已感興趣活動的資料,甚至還可以通過設定選擇只接收自已地區附近的資訊。對於會員而言,避免接受無謂的垃圾郵件,對於North Face則等於掌握了用戶的喜好和地理位置,在以後執行營銷策略時,更能將相關的宣傳訊息傳遞到用戶手中,轉化率一定比大範圍的投放高不少。這有點像Facebook的社交廣告,廣告商可以根據用戶的興趣、年齡、地區等將相關的廣告發佈給目標群。雖然PlanetExplore還沒有引入廣告,版面也很乾淨,短期內應該不會出現廣告。但是,相信North Face可以運用數據,了解這一群目標顧客的喜好和參與活動的習慣,利用其他方式作營銷。比如說,某個地區的跑步活動比其他活動的參與率高很多,就可以投入更多資源在這個地區,更有效的運用手上的資源。



ExploreFund的身影明顯可見
  • 培育新一代目標顧客:顧客群會老化,培育新一代顧客、讓他們認識各種活動,養成戶外活動的習慣,是品牌其中一個重要的策略,對於North Face這類市場中的領導品牌(市場佔有率高的)尤其重要!如何執行?North Face成立一個叫ExploreFund的慈善基金,通過它來資助各非牟利戶外機構組織(501c3)舉辦針對青少年的戶外活動,包括培訓、教育、活動等等。它的目標明確,只支持真正「走出去戶外」的活動,對於建設類的項目並不考慮,做到真正讓青少年真正接觸戶外活動的目的。雖然Explore Fund是獨立於PlanetExplore的一個網站,但是在PlanetExplore各個角落可以隨處看到它的蹤影,加上PlanetExplore內不少合作伙伴都是合乎Explore Fund申請資格的501c3非牟利戶外機構組織。相信一旦這些機構組織成功申請到資助,也會通過自己的網絡和在PlanetExplore發佈活動,形成良性循環,做法聰明!


    North Face網站首頁的PlanetExplore資訊
  • 利用North Face網站增加爆光:在North Face的網站(www.thenorthface.com), 經常可以看到PlanetExplore的宣傳和活動。最近還有一個“Gear Up + Get Out”的活動,通過North Face的網站加入PlanetExplore,就有機會得到$1000美金的設備。North Face的網站等於是North Face網上的hub,除了在內容上連接PlanetExplore之外,也有受贊助活動員的活動報導,以及online store,讓人們可以立即購物。

推出VIPeak Reward Certificates,迎接大數據



North Face的網站(www.thenorthface.com)負責連接和整合Planet Explore和網上商城,是North Face的digital核心。如何好好利PlanetExplore的會員和一眾North Face的顧客呢?去年年底North Face推出VIPeak Reward Certificates,正式digitalize顧客的資料,開始利用CRM系統來管理和發掘商機。VIPeak Reward Certificates相等於North Face的會員卡,免費申請,只要你在North Face指定的網上商城或實體零售店購物,或者參加North Face舉辦或指定的活動,甚至「follow」North Face的Facebook Page都可以得到相應的積點(PeakPoints)。積點可以用來換取一系列的活動入場卷和體驗之旅等獎品,當談到這VIPeak時,North Face的VP of Global Marketing, Aaron Carpenter說

『We know that getting people into sports and interacting with the brand, we can build on digitally and build loyalty. We see people connect to the brand. We always sort of dreamed if we could do that type of connection digitally. We wanted to get them involved and reward them for getting outside and being active and redeem points for activity. We know people don’t just want more stuff. They want more experiences. We think it will go a long way in building loyalty.』

在考慮獎品時,North Face想的是讓顧客得到更多的體驗,而不是純粹的折扣或現金的回饋。不過,針對一些比較現實的顧客,他們也可以選擇每年在年底將2%積分轉換成現金。

可供換取的各種體驗旅程
VIPeak去年十二月在網上推出,今年四月開始推廣到零售店,目前已經累積了20萬用戶,估計到年底將可以吸引到40萬用戶。根據Carpenter,VIPeak會員的購買金額比一般顧客多20%,而購物的頻率比較一般顧客多達一倍。相信不久的將來,The North Face會進一步將VIPeak推廣到PlanetExplore的會員,打造一個戶外活動愛好者的超級資料庫,充份利用Big Data,發掘VIPeak會員的消費行為,進行更精準的營銷!

喜歡文章的話,給個LIKE吧~

延伸閱讀:

Wednesday, September 4, 2013

Yahoo博客之死:商業模式決定命運!

外出公幹之時,看到友人Facebook的status,說Yahoo決定關閉Blog。覺得突然?不會!因為很久以前就覺得Yahoo並沒有在用心經營,產品沒有進步之餘,客服也沒有做好(不少高瀏覽量的明星博客都有反映過),改版了幾次,每次都失去不少用戶。一兩年前的那一波升級,不少好友都紛紛轉到Blogspot,現在幾乎沒甚麼熟人還留在Yahoo Blog。
當Yahoo收購輕博客Tumblr之時,我還以為他們會在博客這一塊做些整合。例如,將Tumblr的特性引進Yahoo Blog,借力Tumblr在時尚的優勢打造Yahoo時尚社區,或將Yahoo的海量瀏覽量引到Tumblr等,為Tumblr加值等等。如今Yahoo放棄Yahoo Blog但卻保留Yahoo Style/雅虎時尚美妝(起碼暫時沒有公佈後續發展),是不是意味著他們只著重有號召力的專欄作家或者相關雜誌的共用內容?草根的聲音不再重要了?或者是要集中精力在幾個包括Yahoo旅遊、Yahoo 時尚美妝等較有潛力的領域?
公告中有這一段:「今年以來,Yahoo!陸續宣佈相片分享平臺Flickr大規模改版,提供免費1TB儲存空間、推出Yahoo!電子信箱手機版以及收購深獲年輕人喜愛的輕網誌Tumblr等,希望大家喜歡,繼續支持Yahoo!。」經營輕網誌和Yahoo Blog有衝突嗎?應該沒有吧!不解,也很難理解為甚麼選擇收購有輕網誌之稱的Tumblr卻關閉Yahoo Blog?兩者不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嗎?這部份涉及Yahoo在社區經營策略的調整,相當有趣,值得關注。

不過,從這事件中帶出一個問題,就是博客平臺的發展是不是已經到了樽頸?免費的平臺會不會慢慢消失?博客以後是不是需要付費來保有自己的「地盤」?

社區平臺Vs工具平臺
Source : twitais
博客平臺其實有兩種,一種是純粹工具性的平臺像Blogspot或Wordpress。它們沒有內容編輯、不會著力促進平臺內用戶的互動、更加不會搞線下活動。它們的注意力放在博客後臺的發展和發展,關注的是平臺用戶的增長和用戶體驗。相反,社區平臺像Yahoo Blog、無名小站、痞客邦等以經營社區的模式在運作,大多設有內容編輯,鼓勵使用者創作內容之餘,也為平臺使用者吸引讀者,內容推薦是當中一個很吸引人的賣點,利用平臺上海量的使用者,為同類型內容作推薦,對名氣不大的博客深具吸引力(可以在短期入凝聚一班fans)。

PIXNET的應用市集
另外,針對工具平臺,為不太懂技術的用戶提供提供比工具平臺更加多的增值功能。以痞客邦為例,很早之前已經在本文editor加入「地圖」、「Youtube」等按鈕,讓使用者不用離開editor、不須認識HTML語法,就可很輕鬆的為文章嵌入Google地圖和YouTube 影像。另外,用戶不需在網上到處找Facebook的social plugins,只須到痞客邦的應用市集,就可以找到各種各樣的plugins,一鍵安裝,非常方便。

工具平臺,打造商業生態圈

那麼為甚麼Blogspot和Wordpress願意投資提供免費的博客工具服務?產品開發、支援、web hosting等等都花費不菲,每天都在「燒銀紙」,為甚麼它們還願意繼續做?它們打算以後對博客收費?我認為不會,因為它們的戰場基本不在博客。以Blogspot為例,它是Google的其中一個產品,而Google的搜索廣告以Adword為根本,占了網上搜索廣告的大半江山。Blogspot的戰略價值主要在以下兩點:
  • 讓使用者容易的產生具搜索性的內容。因為Google對於搜索的query有一套獨特的algorithm,在Blogspot產生的內容有Google的「胎記」,令使用Google search engine的用戶更容易準確的找到資訊,從而擴大Google在搜索的影響力。因此越多通過Blogspot產生的內容,對Google越有利。
  • Blogspot的用戶可以加入AdSense的平臺,容許Google的Adword(搜索廣告平臺)將和博文相關的廣告插入指定的廣告位,從中和Google分享廣告收益。廣告收入靠的是點擊率,因此瀏量高和內容豐富的網誌,廣告收入相對比較高,從而鼓勵博客更加用心經營,增加產量。從這方向看,其實Blogspot可以理解為在為Google Adword培養更多的「廣告看板」。Blogspot是Google商業生態圈的其中一員,它的存在重要、有價值,因此雖然對外是免費的服務,其實Google利用它在另外方面賺錢。這也確保了它的延續性。
社區平臺,向用戶收費

社區性的平臺,收入的來源不多,要維持發展不容易,因此往往打用戶主意。增值服務須付費是常識?當初無名小站限制多多,要免麻煩就升級,當他們的收費會員。在企圖大規模商業化的同時,無名小站卻缺乏產品品質控制意識,容許「炒人氣」程式、僵屍帳號在平臺肆虐,因些不少人過檔痞客邦。無名小站也加速沒落。

富爭議的部落格廣告分潤計畫

痞客邦又如何?在吸收無名小站的用戶之餘,開始時倒是很用心在經營平臺和用戶。可是今年五月份開始,痞客邦開始在用戶網誌的側邊欄位強制放置廣告位,而且佔用的是最醒目的位置。美其名為「部落格廣告分潤計畫」,可是卻強勢搶奪博客在廣告平臺上的選擇權。如果不想加入計畫,可以申請「無廣告APP方案」,變相移走所有廣告平臺包括Adword、BlogAD等廣告,等於迫有所有用戶參與他們自家的廣告平臺。為自己增加收入,本來無可厚非,畢竟營運成本不菲。但是,也同時暴露出這類社區性平臺的短板!由於缺乏商業生態,只能向走向產品商品化這條路,向用戶打主意。

博客們何去何從?

Yahoo Blog的搬家行事曆
社區博客平臺有收入壓力,向用戶打主意可以理解。但Yahoo理應沒有變現的急切需要,為甚麼選擇關閉Yahoo Blog呢?它有廣告平臺Yahoo Search Marketing(雅處搜索推廣服務),也做搜索廣告,為甚麼不能仿效Blogspot的做法,以Yahoo Blog來培養多些「看板」?我估計是Yahoo的技術能力不夠(我用過,確實和Google的平臺在轉化率的表現上差距比較遠),而且考慮到在可見的將來也沒甚麼改善的方法,沒法複製Google的成功方程式,也沒有甚麼辦法創造收入,因此才有這個決定吧!

連Yahoo也放棄這一塊,可見社區性博客平臺經營壓力不小,因此想長期經營網誌的博客,還是別將自己的Blog放到社區性博客平臺上,工具平臺是比較適合的選擇。當然,如果荷包充裕一點、又有點技術能力,申請個domain,自建網站,才是最終的出路。

喜歡文章的話,給個Like吧~謝謝

Tuesday, August 6, 2013

GAP的數位行銷:Social + Digital + Consumer Experience

GAP這家著名的美國老牌公司自從零八年以來業績漸漸擺脫多年的頹勢,股價拾級而上。在新興巿場更如攻城佔地,單是中國巿場,短短三年時間內已經開了五十家分 店,成績有目共睹。到底它做對了甚麼,令顧客重新擁抱這個品牌,又可以在眾多競爭對手(ZARA, H&M等)中脫穎而出,交出這麼亮麗的業績?

Gap Inc.的多品牌發展模式
由於業績理想,股價拾級而上
總結各項報導,在Chief Executive, Glenn Murphy的管理下,GAP做了幾個重要的決定。
  • 紐約設立全球創意中心(global creative center),重新整合產品設計、巿場推廣和顧客體驗,在產品未設計出來前已經充分考慮如何營銷以及消費者在各touch points的體驗。
  • 重新肯定GAP的作為美國精神的核心價值。CMO, Seth Farbman初上場時打造的"1969: L.A. and Beyond"活動,以牛仔(Denim)系列的創作重溫了GAP 1969年時的人、事和設計理念等,深化本土和美國夢的價值觀。對於GAP在新興市場的擴張,「美國夢」和「美國精神」更加被強調又強調,是品牌 differentiate其他競爭者的一大板斧,更是GAP在新興市場可以快速發展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 重新擁抱時裝潮流。潮流並不單由品牌創造,GAP的活動整合時尚潮流的群體、influencers以及利用社交媒體將消費者變成內容創造者,為品牌打造口碑,深化「GAP=Fashion」的形象。
  • 組生產鏈,將產品設計到上架的時間縮短1/3,快速回應「顧客」口味的變化以及減低庫存的壓力。
  • Brand portfolio management,多品牌管理,由平民品牌(Old Navy)到奢侈品牌(Intermix),發揮各品牌在各自市場的優勢,再配合不同的商業模式(例如outlet/franchises ),在不同市場攻城掠地。
  • 重視顧客體驗,尤其用戶在實體店和網購的交互體驗。目前網上銷售佔了GAP整體銷售額的14%,趨勢已形成GAP投資了不少在促進後台資訊的透明化、網購資訊的呈現以及改善物流作業和資訊交流。他們相信用戶在實體店和網購的交互體驗得到改善,有助網上銷售,也有助實體店改善庫存積壓的問題,達到貨如輪轉的目的。
三方面重新凝聚顧客:Social + Digital + Consumer Experience

在行銷方面,GAP又是如何重新擁抱時裝潮流呢?對面日漸老化的品牌和主要消費群(GAP的平均顧客年齡是39歲),它又如何使得消費者重新接受GAP的呢?另外,面對青年一代的消費群(millennials),GAP又是如何和他們溝通和互動,甚至促進他們消費的呢?

Tricia Nichols
Seth Farbman
Rachel Tipograph
作為GAP Global Lead, Consumer Engagement Strategy & Media InnovationTricia Nichols在一個論壇上談到GAP如何促使母親們和品牌(GAP Kids Baby Gap)互動,甚至協助傳逹品牌信息時,透露了一些做法。另外,GAPCMO, Seth Farbman也在不同的場合,總結過一些經驗。再加上Global Director of Digital and Social Media, Rachel Tipograph的分享和其他的媒體報導,我總結出“Social + Digital + Consumer Experience”這簡單而有效的策略,並分析和整理出以下幾招:-

回歸品牌創立時的價值,重燃顧客熱情

1969: L.A. and Beyond
GAP的平均顧客年齡是39歲;雖然品牌老化、顧客也成為中年的消費者了,但他們的購買力沒有消失,只是需要再次激發他們的消費熱情而已。GAP通過一系列的活動重溫GAP當時創立的人、事和設計理念等,深化主消費群和品牌的情感,例如Seth Farbman一上場時推出的"1969: L.A. and Beyond"活動,就重溫了當時創立牛仔服飾潮流的人和事,非常觸動人心。另外,他們還專門找人到位於洛杉磯Denim工作室的設計師和採購員,訪問他們,拍攝他們的工作情況和感受,將員工放在這次活動的中心,甚至在GAP的店中也放有設計師的相片以他們的感言。一如Farbman在訪問中所言,社交媒體改變了企業和顧客溝通的方式,由單向走向雙方,而且要「Less Corporate」,要「RealTrueAuthentic」,以這次"1969: L.A. and Beyond"活動為例,完全突破以往GAP的做法,開始實驗這種開放性的互動和宣傳。另外一方面,GAP不定時重推當年引領潮流的產品,例如卡奇其系列(khakis)等,強化行業領導形象之餘,也重燃主要顧客群的購買熱情。

Seth Farbman接受IMW-TV訪問談到"1969: L.A. and Beyond"的活動

引導優秀的內容創作者為GAP創造口碑,以「真實」吸引消費者

GAP善於通過網上平台鼓勵和引導優秀的內容創作者自發的為GAP創造內容。在放大online buzz和經營口碑方面,執行的出常出色。

「Be Bright」,傳達很多正面的價值!
案例:「Be BrightCampaign

去年「Be Bright」為主題的大型活動, GAP通過「Styld.by」企劃案和六個與時裝和時尚生活為主體的網站包括Refinery29WhoWhatWearFabSugar LookbookRue MOG合作,鼓勵在它們上面的博客以自己的時尚觀點為GAP的產品例如Always Skinny Cropped JeanBroken-in Straight Khakis等建議時尚配搭。以Refinery29為例,就邀請了四位博客參與「GAP Styld.by」的創作。由於這些平台擁有眾多對時尚有興趣或有心得的用戶,加上流瀏量強勁,參與者又有不少粉絲,GAPonline buzz一下子增強了許多,也成功帶動網上銷售。
Pinterest 上的 Styld.by 板
為甚麼選這幾家網站合作呢?先讓我們來看看Refinery29的介紹,就可以比較容易了解。Refinery29是提供城市導讀服務,最初以介紹在家具、音樂、時尚和設計領域的優質但冷門的品牌為主,吸引了不少對時尚有相當品味的用戶,之後慢慢發展,如今已經成為一家每月獨立訪問550萬次(公司內部數據)的公司,每月1,000萬訪客,月度8,0009,000萬次頁面瀏覽,而且使用者高度集中(Demographic concentration),用戶的輪廓清楚(以28-34歲的女性為主,佔了近85%),GAP和它合作顯然可以leverage這些目標群眾,達到創造口碑的目標!
Refinery29
PS: Demographic concentration PandoDaily 作者Bryan Goldberg 提出的一個觀察網站的指標,建議估算一個網站的投資價值時除了要看網站流量,也要了解用戶demographic profile的集中度,並不是流量越多越好。

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和工具類合作為內容創作者創造更有爆炸力的原創內容

Be BrightCampaign借助平台的力量,利用Blogger(內容創作者)創造口碑,結果非常成功。如何鼓勵Blogger創造出更具爆炸力的內容?如何引導內容創作者的創作方向?甚至鼓勵一般人們成為內容創作者?GAPDiane von Furstenberg (DVF)品牌的第二波合作系列做了這個嘗試。

案例:Diane von Furstenberg (DVF)GAP合作的兒童嬰兒服裝系列

DVFxGAP :人人都可以做攝影師
藉著上一次合作的成功,DVFGAP於今年四月份再次合作,推出新的GapKids babyGap系列。這次他們找來為拍照App提供SDKAviary,為這個系列開發一個名叫「DVFxGAP」的mobile editing suite,裡面包括相框、濾鏡、貼紙各種和這系列服裝配合的玩意。為甚麼找Aviary合作?因為原來很多受歡迎的拍照Apps(例如MuzyTango, PicStitch等)都是用AviarySDK來開發的,借力它可以讓一眾用戶直接使用「DVFxGAP」,不需要另外學習或下載另一套新的拍照App。此外,只需一點宣傳,就可以讓購買了GapKids x DVF等系列的父母,拿起手機、下載「DVFxGAP」,幫他們的子女拍攝沙龍並分享給朋友們(一般這些拍照App都有社交媒體分享功能)。這招非常高明,找Aviary而不是找拍照App,通過它可以以一個格式供所有Apps使用,省下不少開發成本。另外,不用吹灰之力,將購買GapKids x DVF的消費者變成內容創作者,為新系列創造口碑,厲害!

鼓勵人們以「樂觀主義」、「個人主義」和「民主」等GAP的品牌核心價值創造內容

有歷史的品牌一般有一些圍繞著品牌的文化和價值。品牌以此為橋樑,配搭不同產品和主題,和消費者互動,從而影響和加深他們對品牌的認知和歸屬感。「樂觀主義」、「個人主義」和「民主」是GAP的價值體系,GAP在和消費者互動溝通、建立互信的「bonding」,並鼓勵他們傳遞這些「正能量」。在目前美國人們最需要重新振作時,需要的正正是這些正面的價值觀。可能這也是為甚麼GAP再次受美國消費者歡迎的原因~

案例:GAP Kids Baby Gap的「I Want Candy」影片Campaign

Maria Aragon
GAP叫父母親上載他們小孩的照片,然後附加一段介紹甚麼令他們的小孩樂觀、獨立等等。然後最後選10名作為GAP KidsBaby Gap的模特兒,到紐約或加州和憑在YouTubeLady GagaBorn This Way》而一炮而紅的Maria Aragon一起拍攝宣傳片(她的故事非常勵志,邀請她加入應該也是看中她故事中所傳達的正面、積極、追逐夢想的價值觀)。整個活動非常成功,最後階段居然吸引到近22,000人報名。


Tricia Nichols所言:「We discovered that our best storyteller was a 'bonded mom'bonding as a measurable series of positive interactions and activities with a brand」。GAP觀察到母親們重是喜歡談及子女的事,而且這些話題往往是其中一個很強的bonding element,而GAP相信bonded和銷售是有一定的關係,因此GAP為顧客提供題材,鼓勵他們發表意見、參與討論、在網上互動和分享,從中找出購物和bonded的深層關係以及學習如何創造bonding,所以在GAP KidsBaby Gap的行銷中,母親是GAP的最點行銷對象。

注重顧客的購買體驗,尤其針對Online Offline的協作

GAP今年四月份名為 “Gap Inc. Outlining Strategies to Continue Global Growth, Digital Innovation” 的新聞稿上有以下這一段:In addition to Gap Inc.’s competitive advantage given its multiple brand, channel and geography model, the company plans to build upon its online success by delivering an industry-leading omni-channel platform for consumers as the retail landscape continues to merge online and brick-and-mortar shopping experiences. This end-to-end system, which includes capabilities such as ship-from-store, find-in-store and reserve-in-store, is designed to leverage Gap Inc. channels and resources to drive store traffic and conversion, while meeting the needs of customers who increasingly demand an integrated shopping experience.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特別講到integrated shopping experience如今網上銷售已經佔了GAP整體銷售額的14%,而03年第一季的網上銷售更是增長了27%,趨勢是越來越多人會在網上消費。品牌如何裝備自已以迎接這個潮流?GAP的解答是omni-channel

 
Omi-Channel 的體驗

甚麼是omni-channel呢?Omni-Channel Retailing(全方位零售渠道)這個概念最近一年很紅,可能因為互聯網真的已經全方位進入我們的生活,從技術到應用,從Google glassesAppleiWatch,甚至一些我們現在還想不到的widgets,不久的未來將大大影響我們的生活和消費習慣,全方位零售渠道指的是在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發展下,零售商通過各種方式和顧客互動、包括網站、零售店面、直郵和目錄、服務終端與社交媒體等等,將各種不同的渠道整合(特別是onlineoffline的整合),帶給消費者一體化無縫式的體驗。GAP做了甚麼或將會做甚麼?

GAP有一個部門叫GID (Growth, Innovation & Digital division),專門研究顧客體驗和新科技,近期它們在三藩市和芝加哥地區打算推行一項叫「reserve-in-store」的服務,讓顧客可以上網預留衣服,然後在指定的店鋪取貨,他們希望藉此讓用戶在網上和實體店「游走」時得到「貼心」的體驗,同時當他們到店鋪試身、取貨時也可以順便買其他的服飾。不知道他們是否針對那些對網上購物的初哥?因為一般網購者大半會直接安排送貨到家吧?!

reserve-in-store
另外「ship-from-store」指的是當網上訂單在兩天內還沒法從分發中心發貨,所訂的貨就會自動送到用戶最近的GAP零售店。如此一來,消費者可以選擇到零售店取貨,減少取消訂單的機率。而「find-in-store」指的是GAP的後台系統可以支援讓消費者可以在網上看到每一家店每一件item的存貨量,這和以後的技術發展可能有關係現在有一種技術可以將shopping cart 嵌入圖片裡面,特別適合配合Pinterest之類的推廣活動。

未來和消費者的互動會越來越多來自移動,根據Rachel Tipograph的說法,GAP的social media engagement百份之60%來自智能電話(smartphone),這種趨勢不容忽視,期望看到更多來自GAP的創新!

喜歡文章的話,給個Like吧~謝謝

延伸閱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